很多朋友对于家园共育活动方式和需要家园共育的事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家园共育有哪些方式
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儿园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对一个妈妈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对宝宝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成为朋友最基本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和幼儿园老师成为朋友,也就很容易和老师交流沟通。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
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
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家园共育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家园合作的常用方法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新生家访、定期家访、情感性访问、问题幼儿的重点访问、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等。
1、家长会:由教师召开的针对全体家长汇报本阶段任务和未来教育计划的活动。
2、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知识。
3、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开放,请家长来园观摩或参观幼儿园的活动。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4、家长接待日: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5、家园联系栏:传输信息和知识的桥梁。
6、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一种形式。
家园共育有哪些方式方法23
要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通过讲座,演讲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家长一起参与孩子的教育
现在的家园共育软件非常的多,我们用的是宝贝安,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在沟通方面没有障碍,家长自然非常有热情参与孩子的教育,不再觉得孩子只要送到幼儿园就可以了
亲子作业必须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这个极大的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其实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4、参与孩子的评估和老师工作的评价
把老师的智能分给一部分到家长身上,这样家长就会觉得我自己是很重要的,自然会和老师一起合作啦。
关于家园共育活动方式和需要家园共育的事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