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绿梅的诗句
1、------------竹------------。树下听风2007。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2、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诗句,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词句,因而诗人倍加珍爱。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
4、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美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唯美。
5、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梅的,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
有关青梅的唯美诗词句
1、常画“露根兰”。兰花的根茎园艺。
2、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却笔笔血泪。
3、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
4、“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5、明月如霜。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