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四大名瓷的种类和特点
景德镇四大名瓷的种类有: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它们的特点如下:
一、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简称青花,是创烧的珍品,属于釉下彩瓷,经高温1280至1300度烧制成功,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二、粉彩瓷
粉彩瓷属于釉上彩瓷,也可以叫“软瓷”,经800度左右烧制而成,风格突出,色彩鲜丽持重,粉润柔和淡雅,立体感强,书工细腻,装饰形式多样。
三、玲珑瓷
玲珑瓷也被称为“米通”是古代陶瓷艺术之瑰宝。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呈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誉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
四、颜色釉瓷
颜色釉,被称为“人造宝石”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温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景德镇的瓷器历史: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历史上的景德镇瓷器,不但海内擅声,而且海外亦广为流誉。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
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的大量瓷器,景德镇瓷器占有重要地位。陈志岁《景德镇》诗:“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诗朴实地记载了“瓷都”的历史形迹,且写出了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景德镇四大名瓷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粉彩瓷: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
玲珑瓷:青花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
颜色釉瓷: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
青花瓷器: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
景德镇的瓷器四大特点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其器身纯白无暇,状似美玉。表面色泽均匀,如镜子般光可鉴人。璧身可塑至极薄,最薄可至5毫米,最厚也不超过1厘米。将其放在桌上,轻轻敲击,可以听到清脆、响亮、空灵的声音。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