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吉利收购沃尔沃意味着什么)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意味着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就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了确定的协议。对于这次收购,业内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吉利做了一次赚钱的买卖。但接下来是福是祸,还真的很难说,因为横亘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面前的,还有4大挑战:人才关、工会关、经营关和品牌关。文:本报记者汪云青挑战1人才关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如何留下这些精英是对吉利集团老总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如何稳定沃尔沃现有团队?生产线、办公楼,甚至是品牌本身,这些都不是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人员才是。沃尔沃在安全领域、新能源、智能交通等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留下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研发团队,那些实验室里的数据、材料,对吉利来说意义并不大。对主要业务都仍局限于国内的吉利来说,如何确保沃尔沃经营团队的稳定,对于维持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品牌,也同样异常重要。虽然现在国际上就业市场很不景气,但是对于那些身怀核心技术或专业优势的真正人才而言,从来都不用担心无处可就。这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才是沃尔沃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离开了这些人,沃尔沃就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的品牌,加上几条生产线和几座办公楼而已,怎么算都值不了18亿美元。要如何留下并让这些人安心,是对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挑战2工会关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如何处理好和工会的关系?上汽在双龙的折戟,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和韩国双龙工会建立互信。随便和上汽的哪个人聊到双龙,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韩国的工会太厉害了!何止韩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都不好惹。直到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汽车联合工会给弄垮的。北汽收购萨博和欧宝最终都没有成功,工会的反对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吉利和福特虽然签署了最终协议,但是这只是“资方”的协议,作为劳方的工会并没有表示支持,相反,从传闻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开始,瑞典方面的工会组织始终持消极态度。直到3月28日,协议签署当天,沃尔沃轿车工会负责人瑟伦·卡尔松还说:“吉利收购的意图仍不清楚,这让他感到担心。……沃尔沃仍是一个亏损企业,吉利打算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毫不知情。”去年底,记者曾造访沃尔沃歌德堡总部,随机采访的任何一个普通工人,都对吉利的收购表现出某种敌意。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吉利收购之后,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造成瑞典工人的失业。大家都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现在尘埃落定,事实上还没有,只是“朝最后达成交易迈出了一大步”,因为协议还有待两国监管部门的审批,如果沃尔沃工会剧烈反对的话,将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瑞典方面的批复,还很难说。之前,加拿大汽配巨头麦格纳就收购欧宝汽车一事,也和通用签了协议,但最终交易没有成功。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挑战3经营关沃尔沃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沃尔沃如何尽快实现盈利?李书福称,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对此,外界普遍的看法是比较难。记者却相信,让沃尔沃在短期内恢复盈利,李书福是有此可能的。因为沃尔沃销售规模不大,负担也相对较轻,诚如李所言,只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走出谷底,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作为一个豪华车制造商,沃尔沃目前的规模太小,奔驰、宝马年销量都早已超越100万辆,奥迪去年销量也达到95万辆,相比之下,沃尔沃一年三四十万辆的销售规模,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是不太可能的。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销售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但是,谈何容易。福特为什么亏几十亿美元也铁了心要卖沃尔沃?因为他们论证过,“继续持有沃尔沃的风险更高”。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未来即使企稳可期,但是回升乏力。加之,吉利在国际市场也缺乏运营的经验和能力,起码不会比福特更出色,所以短期内,沃尔沃能寄以期望的只有中国高档车市场。挑战4品牌关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沃尔沃如何确保高端品牌地位?沃尔沃现在的定位有点尴尬。在品牌定位上,与奔驰、宝马很难比肩,已经难称是豪华品牌,比较准确的提法是高档车品牌。当初,沃尔沃大中华区总裁王荣祥坚定反对沃尔沃国产,理由之一就是担心品牌受损。现在来看,他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沃尔沃缺乏奔驰S级、宝马7系这个档次的顶级豪华车型,豪华形象本来就不深入,国产之后,价位的下探,加上北欧设计风格的天生低调,沃尔沃国产之后,销量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品牌形象确实是有所下降的。这种下降如果能换来销量的大幅提升倒也不错。但问题是,豪华品牌一旦失去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到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来自非官方的一个传闻是,吉利表示接盘沃尔沃之后,可以把平均单车成本压到15万元,平均价格压低到25万元,单车平均利润仍有10万元,可以轻松实现盈利。这样的说法让人震惊,李书福也许的确能够做到,但是,那样的沃尔沃会连高档车也算不上!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筹资问题

1、关于并购沃尔沃的资金来源,吉利汽车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尹大庆详细解释称,整个并购项目需要资金27亿美元,其中18亿美元用于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余下9亿美元是对沃尔沃轿车的输血,是保证沃尔沃后续运营的资本开支。

2、尹大庆表示,27亿美元并购资金分为两部分,一半来自国内融资,其中又以吉利汽车自有资金为主,加上国内主权银行的收购资金;另一半来自海外,包括来自美国、欧洲和香港市场的资金。由于还没有最终交割,具体的收购金额还无法披露。

3、不过,尹大庆在发言时指出,吉利收购沃尔沃每一阶段都有资金的安排。据此推测,吉利可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18亿美元的收购款项。

4、1999年,福特汽车收购沃尔沃的价格为64亿美元,而吉利18亿美元的收购价,不到当时福特收购价格的三分之一。

5、对待更换门庭的沃尔沃,李书福认为,重要的不是输血,而是恢复沃尔沃的造血功能,早日扭亏为盈。

6、李书福认为,沃尔沃最大的问题在于规模太小。“沃尔沃的规模不及宝马、奔驰,但我猜测沃尔沃在研发上的投入与宝马、奔驰差不多,但由于规模小,每辆车的成本就比较高,吉利就是要把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把沃尔沃的规模做大,并在适当的时候在中国建设新工厂,使得生产更加贴近中国市场。”

7、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方面,吉利汽车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赵福全解释称,第一,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这是整个知识产权谈判的核心;第二,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拥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为了保证其既定战略商业计划的继续实施,将拥有所有福特相关知识产权的使用权;第三,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其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8、此外,赵福全还表示,如果需要,吉利可以为沃尔沃提供低成本的研发支持,以降低沃尔沃的研发成本,同时吉利还将“像小学生一样学习沃尔沃的技术”。

9、针对有消息称,吉利只收购了沃尔沃品牌的一半所有权,李书福表示,沃尔沃有两个企业,一个是生产载重汽车和客车的VOLVO AB,另一个是沃尔沃轿车,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品牌100%的所有权。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利弊

1.技术提升: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获得了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这有助于提高吉利自身的汽车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

2.扩大市场份额:沃尔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收购沃尔沃有助于吉利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提高销售业绩。

3.吸引优秀人才:沃尔沃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人才。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4.优化产业链:沃尔沃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和生产方面具有优势。收购沃尔沃有助于吉利优化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1.资金压力:收购沃尔沃需要大量的资金。吉利在收购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2.文化差异:吉利是一家中国企业,沃尔沃是一家瑞典企业。两者在文化、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融合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吉利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3.品牌管理:沃尔沃和吉利在品牌定位和市场细分方面存在差异。吉利需要处理好两个品牌的关系,避免品牌价值稀释,同时确保沃尔沃品牌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4.技术整合:虽然收购沃尔沃可以为吉利带来技术优势,但如何将这些技术成功应用到吉利的汽车产品上,实现技术整合和商业化,是吉利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总之,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利有弊。如何在收购之后实现技术、人才、市场和品牌的有效整合,是吉利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和吉利收购沃尔沃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