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填充墙斜砌砖规范要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填充墙斜砌是7天还是14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顶砖斜砌规范
GB50203-2011:基础砌砖排砖撂底砌体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造成原因: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
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填充墙顶部斜砌,受力原理符合框架结构理论下填充墙所起到的作用,在跟砖混结构相比之下,由于砖墙所起的作用不同(砖混结构砖墙受力不同于框架的填充墙),所以砖混结构墙体顶部的砌法就跟框架的填充墙的有所不同。就施工角度来说,这样砌法更加方便施工。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第9.3.7条规定: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因为填充墙砌筑完成后,砌体将产生一定的变形,施工不当,不仅会影响到与梁、板底的紧密结合,还会产生结合部位的裂缝。
砌砖方法的注意事项:
1、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150mm。
2、填充墙顶部与结构的连接: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空隙补砌挤紧。
3、填充墙平面位置不得随意更改。按要求预留墙体插筋。
4、填充墙长度大于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砌体顶砖斜砌规范要求
GB50203-2011:基础砌砖排砖撂底砌体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造成原因: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
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填充墙顶部斜砌,受力原理符合框架结构理论下填充墙所起到的作用,在跟砖混结构相比之下,由于砖墙所起的作用不同(砖混结构砖墙受力不同于框架的填充墙),所以砖混结构墙体顶部的砌法就跟框架的填充墙的有所不同。就施工角度来说,这样砌法更加方便施工。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第9.3.7条规定: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因为填充墙砌筑完成后,砌体将产生一定的变形,施工不当,不仅会影响到与梁、板底的紧密结合,还会产生结合部位的裂缝。
砌砖方法的注意事项:1、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150mm。
2、填充墙顶部与结构的连接: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空隙补砌挤紧。
3、填充墙平面位置不得随意更改。按要求预留墙体插筋。
4、填充墙长度大于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加气块填充墙顶部斜砌,是否要求
是的。加气块填充墙顶部斜砌宜采用高弹性材料砌筑。
我国标准图集《0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简要介绍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的编制原则与内容。其中说明:"墙体顶端与梁和楼板之间不宜采用斜砖实心砖楔紧,宜在墙顶部放置一通长高强弹性材料(如泡沫交联聚乙烯等).再用防腐木楔楔紧,木楔方向应顺墙方向楔紧“。
这两种不矛盾。
拓展资料:斜砌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填充墙与梁更紧密地结合,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在一些要求严格的地方,还要求此位置的水泥砂浆还要填加微膨胀剂,目的也是为了补偿墙体下沉变形,从而避免开裂。
1、这种情况通常只会在填充墙施工时出现,是先有梁后有墙的框架结构。
2、后砌填充墙的施工应该是在框架结构有足够强度后,方可上去砌筑,而且砌筑的空间顺序应该是自上而下(这一点目前大多工程没有严格执行),而且在砌筑时要求施工到离梁底20CM左右便停止施工,特至少7天后,方可采用斜砌砖的方法填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关于填充墙斜砌砖规范要求,填充墙斜砌是7天还是14天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