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工作原理(简易可控硅调压电路)

大家好,关于可控硅工作原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简易可控硅调压电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都是三个电极。单向可控硅有阴极(K)、阳极(A)、控制极(G)。双向可控硅等效于两只单项可控硅反向并联而成。即其中一只单向硅阳极与另一只阴极相边连,其引出端称T2极,其中一只单向硅阴极与另一只阳极相连,其引出端称T2极,剩下则为控制极(G)。

1、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2、T1或T2、G极(对双向可控硅)。若其中有一次测量指示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单向可控硅。且红笔所接为K极,黑笔接的为G极,剩下即为A极。若正、反向测批示均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双向可控硅。再将旋钮拨至R×1或R×10挡复测,其中必有一次阻值稍大,则稍大的一次红笔接的为G极,黑笔所接为T1极,余下是T2极。

2、性能的差别:将旋钮拨至R×1挡,对于1~6A单向可控硅,红笔接K极,黑笔同时接通G、A极,在保持黑笔不脱离A极状态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几十欧至一百欧,此时可控硅已被触发,且触发电压低(或触发电流小)。然后瞬时断开A极再接通,指针应退回∞位置,则表明可控硅良好。

对于1~6A双向可控硅,红笔接T1极,黑笔同时接G、T2极,在保证黑笔不脱离T2极的前提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为几十至一百多欧(视可控硅电流大小、厂家不同而异)。然后将两笔对调,重复上述步骤测一次,指针指示还要比上一次稍大十几至几十欧,则表明可控硅良好,且触发电压(或电流)小。

若保持接通A极或T2极时断开G极,指针立即退回∞位置,则说明可控硅触发电流太大或损坏。可按图2方法进一步测量,对于单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仍不息灭,否则说明可控硅损坏。

对于双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应不息灭。然后将电池反接,重复上述步骤,均应是同一结果,才说明是好的。否则说明该器件已损坏.。

可控硅控制器工作原理

可控硅控制器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精密控温。

可控硅控制器是一种以可控硅(又名:晶闸管)(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为基础,以智能数字控制电路为核心的电源功率控制电器,又称可控硅调功器,可控硅调整器,可控硅调压器,晶闸管调整器,晶闸管调压器,电力调整器,电力调压器,功率控制器。具有效率高、无机械噪声和磨损、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

可控硅控制器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精密控温。电加热过程中根据工艺温度需要进行电功率调节控制的设备。被加热的介质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输入到调节仪表或PLC或DCS,经过PID运算或特点的温度算法后,输出控制信号到电源调功器作为设定值进行调节,调功器根据设定值进行加热功率的调节,从而实现了温度的高低调节控制。

可控硅控制器的特点

1、可控硅控制器内部集成了75度超温保护报警装置。

2、可控硅控制器内部采用军工级精密电压传感器,进行过压,限压保护。

3、可控硅控制器内部采用0.1级精密电流传感器,进行限流,过流保护,保护更及时。

4、可控硅控制器内部采用12位AD转换器,实现更精细的调节。

5、可控硅控制器内部具有三相不平衡报警。

6、可控硅控制器采用国际标准的MODBUSRTU通讯作为标配。可以选配西门子PROFIBUSDP方便和DCS连接,实现远程控制。

7、可控硅控制器采用阻燃型ABS外壳,提高安全系数。

8、可控硅控制器内部采用50,60赫兹切换装置,使产品应用更广泛。

9、可控硅控制器内部采用调压、调功、整流一体化技术。同时具有恒流控制、恒压控制、恒功率控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可控硅控制器

可控硅电源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可控硅电源是一种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电源。它通常由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和可控硅元件组成。

可控硅元件是一种电子器件,它可以控制电流流过它的大小。当通过可控硅元件的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发生变化,使电流减小或停止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可控硅元件的“触发电流”。

可控硅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将电压输入可控硅电源,然后通过控制可控硅元件的触发电流,来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例如,如果想要将输出电压降低,就可以增加可控硅元件的触发电流,从而使电流减小或停止流动,从而降低输出电压。

可控硅电源具有输出电压和电流可控、调整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功率耗散小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力调节、电力调整、电源稳压和其他领域。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和主要作用

一、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1、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是一种硅可控整流器件,也称作双向晶闸管。这种器件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具有无火花、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以及简化电路结构等优点。

2、双向可控硅除了其中一个电极G仍叫做控制极外,另外两个电极通常却不再叫做阳极和阴极,而统称为主电极Tl和T2。它的符号也和普通可控硅不同,是把两个可控硅反接在一起画成的,它的型号,在我国一般用“3CTS”或“KS”表示。

3、用“TRIAC”来表示的。双向可控硅的规格、型号、外形以及电极引脚排列依生产厂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电极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顾序从左至右排列(观察时,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标有字符的一面)。市场上最常见的几种塑封外形结构双向可控硅的外形及电极引脚排列就可以工作。

二、主要作用:

1、普通晶闸管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以最简单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为例,在正弦交流电压U2的正半周期间,如果VS的控制极没有输入触发脉冲Ug,VS仍然不能导通,只有在U2处于正半周,在控制极外加触发脉冲Ug时,晶闸管被触发导通。

2、通过改变控制极上触发脉冲Ug到来的时间,就可以调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L。在电工技术中,常把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定为180°,称为电角度。这样,在U2的每个正半周,从零值开始到触发脉冲到来瞬间所经历的电角度称为控制角α;在每个正半周内晶闸管导通的电角度叫导通角θ。

3、α和θ都是用来表示晶闸管在承受正向电压的半个周期的导通或阻断范围的。通过改变控制角α或导通角θ,改变负载上脉冲直流电压的平均值UL,实现了可控整流。

扩展资料:

1、可控硅从外形上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种,螺旋式的应用较多。可控硅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C)和控制极(G)。它有管芯是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迭组成的四层结构,共有三个PN结。

2、可控硅和只有一个PN结的硅整流二极度管在结构上迥然不同。可控硅的四层结构和控制极的引用,为其发挥“以小控大”的优异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础。

3、在应用可控硅时,只要在控制极加上很小的电流或电压,就能控制很大的阳极电流或电压。电流容量达几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硅元件。

4、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硅叫小功率可控硅,50安培以上的可控硅叫大功率可控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控硅

关于可控硅工作原理和简易可控硅调压电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