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二度帽子戏法(梅开二度的由来)

为什么叫梅开二度帽子戏法

“梅开二度”,指同一件事情成功地做到了两次。所以把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里进了两个球称为“梅开二度”。“帽子戏法”指的是连续三次击中门柱或横木使对方3人出局的投手奖励一顶帽子,以显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

“梅开二度”这个成语则出自传统戏曲剧目《二度梅》。“帽子戏法”起源英国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英国棒球协会借用了出神入化的含义,后来帽子戏法就被引用到其他的体育比赛中,用来形容一个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接连得到三分的神勇表现。除了足球,在曲棍球,棒球的赛场上也有应用。现在除了在体育比赛中,“帽子戏法”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的连续三次的成功。

什么是帽子戏法和梅开二度

如果进3个球叫做“帽子戏法”的话,那么进4个球叫做什么呢?Poker。意大利人是这么叫的。就像扑克牌的四个花色一样,舍瓦在一场比赛里面的独中四元,已经可以让Shevchenko这个名字,和另一个伟大的名字比肩了,而那个名字,就是Marco van Basten。

无法不把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当某些编辑或记者将一些善于进稀奇古怪入球的前锋与“圣马尔科”(米兰人的叫法)相提并论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掩口胡卢。但今天,以米兰客场4-0击溃费内巴切为界,所有人都信服了这一点:舍瓦,就是巴斯滕在世。

《米兰体育报》历数了曾经在一场欧洲冠军联赛中独中四元的球员,一共有4个,米兰的2个:巴斯滕和舍瓦,其他有普尔索和AC米兰前锋菲利普·英扎吉的弟弟西蒙尼·英扎吉。其中巴斯滕是他们的“大哥”:他是第一个创造这一历史的人。而舍甫琴科,追随了前辈的脚步,却不仅仅满足于追随,他还将超越这位伟大的前辈。

在巴斯滕的面前,没有人不会变得虔诚。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舍瓦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巴斯滕。进球数、进球的效率、单场进球数……哪方面没有赶上呢?而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舍甫琴科为米兰做的贡献,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巴斯滕。

当刚满20岁的乌克兰年轻射手作为球队的箭头带领基辅迪纳摩在伯纳坞完成对西甲豪门巴塞罗那4-0的狂屠时,整个世界都在惊呼又一个超级射手的诞生,而同样有人明确的指出:这个年轻人的将来不在乌克兰。话音未落,在1998~1999赛季结束后,不满23岁的乌克兰小将便穿上了红黑色的球衣,他就是舍甫琴科!从那之后,红黑色的血液便开始在舍瓦的身体里流淌。一次次的首开纪录,一次次的力挽狂澜,都是来自这位乌克兰人。而舍甫琴科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他不是那种等待别人创造机会的射手,他的进球,多半是自己创造的机会,既包括积极的回拿要球、转身,又包括自己参与防守发动的进攻,更包括在前场不知疲倦的返抢第一时间发起反击。

如果只说米兰,那么未免过于狭隘。自从出世的那一天开始,舍瓦便注定成为乌克兰足球的一面旗帜。在连续多次率球队冲击欧洲杯、世界杯未果后,终于在2005年的9月,舍瓦迎来了自己,同时也是自己的祖国的历史性的一刻。在2006年,人们终于可以期待“核弹头”在德意志绿茵场上尽情驰骋了。

然而舍瓦清楚自己的使命,就像他清楚自己的前面还有巴斯滕这样一座丰碑一样。在他效力AC米兰的6个赛季中,只给米兰带来一座联赛冠军的奖杯,对于舍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年届而立的乌克兰人将为红黑球队带来更多的奖杯,让我们共同期待!

梅开二度和帽子戏法的来历

进错球门叫做“自摆乌龙”,连进两球叫“梅开二度”

通常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

另外附加“梅开二度”的来历

参考资料:

帽子戏法"的来历

在现代足球中,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被称作Hat-trick,就是帽子戏法。这个说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板球和美国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说来,如果一名投球手连续投出3个好球而将对方3名球员淘汰出局,是件相当神奇的事。板球俱乐部碰到这样的情况,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这个词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在印刷品中的,后来就渐渐的被引入到了足球领域中,一直沿用到了现在。现在"帽子戏法"的应用范围已不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来形容任何连续3次的成功。例如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三度竞选连获成功,这史无前例的成就,美国《时代周刊》当时称之为"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帽子戏法"。

“Hat-trick”意为:帽子戏法。特指在一场比赛中连进3球。这个词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在板球比赛中,如果一名投球手连续投出3个好球而将对方3名球员淘汰出局,他通常会得到一顶新帽子作为奖品,这就是“hat trick”的来历。

现在“hat trick”的应用范围已不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来形容任何连续3次的成功。尤以足球比赛最为常见。

帽子戏法是英文Hat-trick的意译,起源于板球比赛。队员使用的球拍是一块木板,打的是红皮小球。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说来,板球投手能用连续3个球得分,是件相当牛的事。早在19世纪,板球俱乐部碰到这样牛的事,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而且观看比赛的观众也会脱下帽子向选手致意。这叫叫作”帽子戏法”,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的游戏啦!

由板球比赛到橄榄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其它一些比较类似的球类比赛,帽子戏法就这样用开啦!

现在,在体育竞赛场合,如果有独中三元的表现,就叫做“帽子戏法”。帽子戏法,足球用语。专指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踢进对方球门三个球。帽子戏法源于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书中说到一位制帽匠能够出神入化地用帽子变戏。后来,英国板球协会借用其意,给连续三次击中门柱或横木、使对方3人出局的每个投手奖帽子一顶,以显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这便是板球的“帽子戏法”。后来,“帽子戏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赛中,其具体含意就是“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踢进对方球门三个球”。“帽子戏法”的说法,在我国流行较晚,大约始于中译本《贝利自传》的问世。在1958年“世界杯”巴西对法国的半决赛中,贝利一人连入三球,淘汰了法国队,《贝利自传》将此次辉煌辟为一章节,题目就叫“帽子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