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伤检测规范
1.一级和二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2.一级和二级级焊缝不可以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的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3.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必须清除干净。
一级焊缝不允许;三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二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一般而言,标准文件的制定都经过协商过程,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
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
二、21年环保排放标准
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HJ442.1-2020)
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HJ442.2-2020)
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HJ442.3-2020)
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HJ442.4-2020)
5、《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五部分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HJ442.5-2020)
6、《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HJ442.6-2020)
7、《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七部分入海河流监测》(HJ442.7-2020)
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八部分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HJ442.8-2020)
9、《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九部分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HJ442.9-2020)
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HJ442.10-2020)
11、《水质硝基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1150-2020)
12、《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1151-2020)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
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HJ705-2020)
1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广播电视》(HJ1152-2020)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有几类
共18项,其中第一项正在征求意见,暂未实施
1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煤炭采选》(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2011年07月06日环办函[2011]801号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HJ611-2011)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HJ612-2011)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HJ/T403-2007)
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HJ/T404-2007)
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炼制(HJ/T405-2007)
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乙烯工程(HJ/T406-2007)
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汽车制造(HJ/T407-2007)
10、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造纸工业(HJ/T408-2007)
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电解铝(HJ/T254-2006)
1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HJ/T255-2006)
1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泥制造(HJ/T256-2006)
1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
1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港口(HJ436-2008)
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464-2009)
1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