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的二级支流)

今天给各位分享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江的二级支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长江洪灾防治措施

1、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2、这是治理长江洪水的根本措施。同时严禁乱砍滥伐,

3、②工程措施。在长江流域建设永久性坚固堤坝,

4、也可以是全流域的总体规划综合治理,

5、还可以是跨流域的综合治理。如南水北调工程,

6、假如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同洪水的治理相结合,

长江流域规划体系

1、法律分析:要遵循“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坚持“江湖两利”和“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总体布局,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2、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3、一、原则同意《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到2015年,荆江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在遭遇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时两岸主要防洪大堤不溃决,城陵矶以下河段能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过的最大洪水(1954年洪水);重要蓄滞洪区能适时适量运用,重要城市、洞庭湖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垸、主要支流堤防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上海市宝山区和浦东新区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设防,其余海堤段按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1级风设防。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4、二、《规划》的实施,要遵循“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坚持“江湖两利”和“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总体布局,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大江大河的防洪体系有哪些方面

1、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蓄泄兼筹”和“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方针,对大江大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初步形成了江河干支流的控制性枢纽工程、河道堤防工程、蓄滞洪区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

2、黄河流域: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治理方略,上游干流进行了梯级开发,配合堤防工程,兰州和宁蒙河段已分别能够防御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下游通过四次临黄大堤的加高加固,可保证花园口通过22000立方米每秒、艾山通过11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行洪能力。在中下游地区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等干支流水库,对黄河干流和伊洛河洪水进行了有效控制。开辟了东平湖和北金堤滞洪区,以及济南和利津附近干流南北岸展宽工程,处理超标准洪水。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配合运用下,黄河下游可以防御20世纪内发生过的1933年和1958年两次实测最大洪水,防洪标准达到1000年一遇。自1946年人民接管黄河以来,开创了半个世纪汛期安澜的局面,彻底改变了黄河历史上3年两决口的历史。

3、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干流3600公里干流江堤和3万多公里支民堤得到了全面整修和加高加固;兴建了荆江分洪区、洪湖分洪区,汉江杜家台、洞庭湖重点垸、鄱阳湖圩垸等分洪工程,规划安排了约700亿立方米分洪容量的分蓄洪区,为处理超标准洪水准备了条件;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修建各类水库工程45000多座,总库容1932亿立方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洪水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湖区堤防的防洪标准可达到10~20年一遇,运用蓄滞洪区后,加强防守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确保干堤和重要城市安全。长江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4、淮河流域:截至2006年底,淮河流域修建各类水库8538座,总库容360多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51座,总库容234亿立方米;大中型防洪控制闸600座;修建行蓄洪区20多处,滞洪容量280多亿立方米;全面整修加固干支流堤防64497公里;扩大排洪出路,开挖入江水道,开辟茨淮新河、淮洪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新沭河等排洪河道,使淮河下游入江入海的排洪能力由不到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3000~16000立方米每秒;沂沭泗水系的入海排洪能力从1949年前的不到1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2000立方米每秒。上述工程使淮河中游干流可防御1954年洪水,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下游里下河地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经过治理,淮河流域改变了以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5、海河流域:采取“上蓄、中疏、下排、适当滞蓄”的防洪方针,尽量按水系开辟入海水道,扩大入海排洪能力。截至2006年底,共修建各类水库1868座,总库容31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00多亿立方米,控制山区面积约85%;开辟分滞洪区26处,蓄滞洪容量170亿立方米;开挖疏浚行洪河道50多条,排洪入海的总流量由1949年前后的242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4680立方米每秒。海河防洪辅以运用蓄滞洪区,北系可防御1939年型洪水,南系可防御1963年型洪水,防洪标准均相当50年一遇。

6、松花江流域:全面整修了松花江干流、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平原河段的堤防,连接成比较完整的防洪体系,重点加强了哈尔滨、佳木斯和齐齐哈尔等城市的堤防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流域修建堤防19799公里,建成大中型水库179座,总库容421亿立方米。现在,哈尔滨、佳木斯和齐齐哈尔等重要城市可以达到防御20世纪以来发生过的最大洪水的能力;松花江干流、第二松花江、嫩江的整体防洪标准约为20年一遇。

7、辽河流域:在各支流上续建、新建水库,在中下游整修加固堤防和整治河道,初步形成以水库、堤防为主的防洪体系。截至2006年底,已建成各类水库1218座,总库容467多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2座,库容416亿立方米,各主要支流的洪水基本得到控制;整修加固堤防长度23340公里,修建各类水闸1532座,其中大型水闸26座。辽河干流与浑河、太子河等主要河道堤防现有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8、珠江流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圩区联圩修闸,全面加强西江、北江下游及三角洲的江河和沿海堤防。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水利防洪工程建设也突飞猛进。截至2006年底,已建成江海堤防21841公里,水闸9009座,修建各种类型水库14112座,总库容860亿立方米。保护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江大堤的防洪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与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联合运用可防御300年一遇洪水;珠江三角洲万亩以上围堤一般可防御20年一遇的洪水。

长江治理措施

法律分析:1.上游地区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于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

2.中游地区退田还湖,疏通河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加强长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坝,加强蓄洪能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第十条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关于本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长江的二级支流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