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产地考证(金银花原产地)

金银花哪里的产地最好

金银花平邑的产地最好。

平邑金银花主产于山东省平邑县,是沂蒙山区传统的正宗药材,质量上乘,有效成分数量和含量高于其它地区产品。平邑金银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香,绿原酸含量高等。平邑县栽培金银花历史悠久,质量上乘,产量比较大,2021年12月,纳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开花多的养护方法:

光照:花卉植物都离不开光照,养护期间要放在光线比较好比较充足的地方。应保证每天的光照时间在四小时以上。通风:生长期间应经常通风,让它的枝叶都接受到风吹,且不能有遮挡物,这样才会长的更旺盛,对开花才更有利。修剪:养护期间除了方法外,想要开花更多也离不开修剪。

水肥管理。植株耐旱性较强,在平时养护时,每次间隔三四天浇水一次即可满足其日常的需要,以河水或者雨水等含有微弱酸性的水质是浇水时的最佳选择,为植株添加肥料的最佳时机是每年的春秋季节,植株的生长旺盛期可以每间隔十天左右施加一次稀薄的饼肥,可以保证其有充足的养分生长发育。

金银花产地

金银花产自中国的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其中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为金银花的主产区,另外,在朝鲜、日本地区也有产出,北美洲的金银花已经成为难除的杂草。

金银花,中药名。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植物忍冬多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华南忍冬多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

菰腺忍冬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黄褐毛忍冬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果熟期10~11月。

形态特征

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厘米,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毫米,为萼筒的二分之一~五分之四,有短糙毛和腺毛。

萼筒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长3~4.5厘米,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金银花的产地有哪些 金银花的出产地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但是你知道金银花的产地有哪些吗?

金银花产地分布

中国各省均有分布,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成为难除的杂草。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我国盛产金银花,不管北方还是南方都有不少省份和地区种植金银花,其中北方的金银花三大产地最为著名,那就是河南封丘、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

封丘县在中原腹地,古称黄池,地处河南东北部,南与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开放的封丘,正营造着良好的投资氛围,处处涌动着改革春潮。近年封丘金银花产地正在走向消亡,已不称其为大产地,原因是近年封丘银花病害严重,成片死亡,即便重新栽种,也很难成活,省农技局派驻技术人员解决金银花死秧问题,多次化验土壤,给出农药配方,但始终未解决问题,在地面积一年比一年少,去年产量不足200吨,今年将会更少。很多从封丘销出的货都是从巨鹿、平邑购来的河北、山东货。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

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为丘陵地带,这里的农民合理地利用土地,把金银花种植在山坡、路边、田埂。据花农讲,现在他们总库存量不过500吨。每年哈药、金陵、太行等大、中、小型制药厂都会到平邑金银花产地进行大规模收购。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巨鹿县是河北省一个贫困县,县政府通过大力改革,减轻农民们负担,使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巨鹿县金银花产地虽然不大,但生意红火。来自安国、亳州、山东、河南等产地的客商不停地在市场上转动,在价格非常不稳定一直涨势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客商在两三天之内购走20吨左右,但一般货存量尚丰,产地货丰的原因是持货商惜售,囤货待高价,巨鹿目前忍冬在地面积已达17万亩。已经跃居三大产地之首,加上巨鹿市场集中交易,已形成北方金银花最大的集散地,繁荣景象日益昌盛。

金银花的功效作用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