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式建筑四个特点(罗马建筑和罗马式建筑的区别)

罗马式建筑风格特点

特点一:强烈的宗教色彩,罗马建筑典型的是教堂设计,教堂基本上都是城堡型的样式;

特点二: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特点三:以巨大、繁杂的设计为基本要求,建筑物比较巨大、繁复,强调明暗对照,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粗陋;

特点四: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绘画、雕塑等艺术居于从属地位。

罗马式建筑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罗马式建筑的四个特点是:

1、罗马式建筑的墙壁通常厚度很大,开口部分极少并相对较小,因此显得沉重封闭。它们通常为双层壁体、填以碎石。

2、在罗马式建筑中的拱常常使用墩柱(也称扶垛)作为支撑。它们用砖石砌筑,剖面呈正方形或矩形,通常会在拱的起脚处以水平线脚表现柱头。有时墩柱上会附有垂直的柱身,在底座层上也可能会有水平线脚。

虽然柱墩基本上为矩形,但是常常可以呈现极复杂的形式,如在内壁上设支撑拱的大空心半柱,或由直达拱线脚处的小柱身组成束状。

3、柱子是罗马式建筑结构上一个重要的特色,细长柱和附柱也会应用在结构和装饰上。在意大利经常使用由单块石料凿成的整体柱,就像在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建筑中那样。它们也会,特别是在德国,于更巨大的墩柱间交替使用。

由多个单块石料凿成的拱廊柱也常用于不需要承受较大砖石重量的结构,例如在回廊中,并有时采用双柱。

4、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罗马式柱子体形巨大,因为它们支撑着厚实而开窗小的上部墙体,有时会有沉重的拱顶。在结构上最为常见的方法是以称为鼓柱的圆形石柱建造,就像在施派尔主教座堂的地下室中那样。

罗马式建筑的兴起:

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是欧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当东罗马帝国千年不绝之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本部却一蹶不振,古罗马的建筑技巧和艺术也失传了。公元9世纪左右,在经历了300多年混战后,西欧终于形成了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英格兰、西班牙等十几个民族国家,在此基础上,各民族的确文化艺术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教徒们看来,教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第,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罗马风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两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这一时期的西欧建筑与哥特建筑一样,建筑活动的主题为宗教建筑,建筑艺术集中表现在教堂建筑上罗马风建筑把当时人们对天国的幻想,结结实实地用石头砌筑在教堂上。

主要有以下特点:

1、罗马式建筑的基本典型是教堂,就像神殿之于古希腊艺术。在那个宗教信仰强烈的时代,教堂会成为主要建筑是在自然不过的了,而且教堂还是当时最富有、最有学问、设备最好且无所不在的机构。

2、技术处理方面,罗马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都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3、罗马式建筑的美学观点,就是建筑物巨大、繁复,强调明暗对照法(让光线从寥若晨星的小孔照射进来),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粗陋。

4、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的艺术活动,如绘画、雕塑、镶嵌艺术等,则居于附属地位。

5、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著的建筑。

6、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