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大蚕蛾是保护动物吗是国内三有动物最大的蛾类
1、乌桕大蚕蛾是保护动物吗
乌桕大蚕蛾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中国境内,但是我国境内的数量是非常稀少的,所以乌桕大蚕蛾已经被列入了我国“三有动物”保护行列,而且它在国际上来说也算是保护动物的一种,也就意味着它具有非常大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是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之一。
2、乌桕大蚕蛾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中国境内,但是我国境内的数量是非常稀少的,所以乌桕大蚕蛾已经被列入了我国“三有动物”保护行列,而且它在国际上来说也算是保护动物的一种,也就意味着它具有非常大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是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之一。
3、乌桕大蚕蛾的整个翅膀展开后可以长到二十多厘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且翅膀最长的蛾类,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前翅的末端长有一个蛇头状的突起,因此它也被称为“蛇头蛾”,这也主要是为了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避免鸟类或者其他天敌对它发起攻击,虽然乌桕大蚕蛾长得非常花哨,但是它并不像夹竹桃天蛾那样有毒。
4、虽然乌桕大蚕蛾的体型非常大,但是实际上它的寿命却非常短,据说它们破蛹之后就会飞非常遥远的距离之后找到栖身之所,但是成年却意味着它离死亡只有一两个星期的时间了,因为成年之后的乌桕大蚕蛾口器就会脱落,所以它们只能依靠着幼虫时期储存的脂肪来过活,最终也就一两周就会消耗完这些脂肪死去。
5、乌桕大蚕蛾交配时往往会选择树叶的背面产卵,等待大约两个星期之后,幼虫就会孵化出来,之后幼虫就会开始疯狂的啃食周围的叶子,从而幼虫的背部会长出一列肌肉状的角刺,等到它长到12厘米长的时候,则会开始结蛹,最终成虫就会破蛹而出,直到一两周后死去。
乌桕大蚕蛾的生活习性
江西、福建每年发生两代,成虫在4、5月及7、8月间出现,以蛹在附着于寄主上的茧中过冬,成虫产卵于主干、枝条或叶片上,有时成堆,排列规则。
与一般大蚕蛾类相同,乌桕大蚕蛾的触角是呈羽毛状的。大部份都以栗色为主色,身体呈三角形,前翅及后翅上都长着有黑色边线的眼状纹。乌桕大蚕蛾的身体有毛,与其翅膀相比之下显得非常细小。乌桕大蚕蛾根据地理及亚种的分别而有着不同的体纹及颜色。雄性体型及翅膀均较雌性为小,然而其触须却比雌性更为宽阔及稠密。成虫后的皇蛾口部器官会脱落,因此不能进食,它们仅靠幼虫时代吸取在体内的剩余脂肪维持生命,大概一至两个星期后便会死去。
雌性在性活动方面是被动的,它们会释放强烈的性荷尔蒙以吸引雄性接近。雄性的羽状触须拥有敏锐的化学物质接收系统,即使远在数公里之外,只要迎着顺风,它们就能感应雌性所释放的荷尔蒙。乌桕大蚕蛾普遍没有稳定的飞行习性,因此雌性并不会在破蛹后飞得太远,它们只会在附近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找出一个满意的栖身之所,以便传播它们的荷尔蒙。
交配后的雌性每次生产一定数量的卵,每枚卵直径仅有2.5毫米,它们会把卵藏于树叶的阴暗面待其孕育。约两周后,呈绿色的毛虫出生,并尽情地啃食出生处的叶子。幼虫的背部长有一列肌质的角刺,角刺上铺着一层白色的蜡质。幼虫约成长至12厘米长的时候,它便会开始在枯叶间结蛹。成虫约于四周后破蛹而出。
乌桕大蚕蛾的人工养殖
1、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农村村民零散养殖则可利用自家闲散地或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
2、养殖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一般而言,小型的养殖场面积以1300- 2000㎡较为理想,由于乌桕大蚕蛾食量较大,对于有能力养殖的单位和个人而言,理论上土地面积越大越好。西双版纳境内的乌桕大蚕蛾每年发生2代,成虫4- 5月及7- 8月出现。4- 5月这一代的乌桕大蚕蛾从蛹到成虫羽化需15- 20d,而7- 8月这一代的乌桕大蚕蛾以蛹在附着于寄主上的茧中过冬,到第2年的4- 5月成虫羽化。做好蛹期保存管理是提高羽化率的关键。幼虫化蛹后须用绳线将其捆扎成串,放置于通风、清洁的房屋内保存,为了避免寄生性昆虫及老鼠、壁虎的侵袭,房屋的门窗应用纱网将其围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 30℃为宜,同时为避免空气太干燥影响蛹的发育,每星期须用小型喷雾器向蛹体喷水2- 3次,这样可保持空气中的湿度,促进蛹的发育和成蛾的羽化,以提高蛹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