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字有四种写法是什么梗
1、茴字的四种写法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故事,是鲁迅在嘲讽孔乙己的愚昧守旧。而在现代则引申为:嘲讽传统文化的没落。
2、《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3、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4、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5、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
6、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7、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茴字有几种写法
1、茴字的四种写法,上面都是草字头,下面分别是回、囘、囬、廻。出自《孔乙己》,用对比方法进一步描写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
2、孔乙己知道不能和那些酒客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次,孔乙己问十二岁的酒店小伙计“我”:“你读过书么?”“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孔乙己越说越高兴,还显出“极高兴的样子”。
3、后见“我”“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时,孔乙己“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段一老一少、一冷一热的精彩的对比描写中,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更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也说明了孔乙己的寂寞与善良。
4、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5、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茴字的四种写法分别是什么
茴字的四种写法:回,其他都打不出来,如下图:
拼音:huí,部首:艹,笔画:9,注音:ㄏㄨㄟˊ,繁体:茴,五笔:ALKF,汉字结构:上下结构,造字法:形声,笔顺:横竖竖竖折竖折横横。
释义:〔茴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分裂成线形,花黄色。嫩茎、叶可食,果实可制香料,也可供药用。
组词:茴香、茴鱼、茴香子、小茴香、橘茴饮、水茴香、大茴香、八角茴香、古巨茴组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分裂成丝状,花黄色。茎叶供食用,果实长椭圆形,可以做调味香料。果实、根、茎、叶都可入药。
释义:鲑形目鲑亚目茴鱼科茴鱼属的1种,又名斑鳟子。
释义:茴香的种子,时常在制加香酒及烹饪中用作的一种香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乙己